周贵妃在宋仁宗的后宫中,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,独特之处并非因赵祯对她的宠爱程度,而是她那超凡的长寿。毕竟,要论宠爱,后宫中没有哪位妃子能与温成皇后张氏相提并论,甚至其他妃子也无法与张氏的宠爱相匹敌。那么,周贵妃究竟为何如此特别呢?她的独特之处,正是在于她的长寿——长寿到足以令她在赵祯的后宫中独占鳌头,而这种长寿不仅在赵祯的后宫中显得卓尔不群,放眼整个古代史,周贵妃的寿命也堪称异常漫长。
周氏是开封人,年仅四岁便随姑母入宫,开始侍奉妃子们,成为一名贴身小丫鬟。她最初侍奉的是哪位妃子,服侍过多少位妃子,我们无法得知,但她最终进入了张贵妃(即后来的温成皇后张氏)身边。那时的张贵妃备受宠爱,尽管她未能成为皇后,但在后宫中,她的地位丝毫不逊色于皇后。相比之下,曹皇后完全无法与张贵妃相抗衡。因此,能够在张贵妃身边侍奉,无疑是周贵妃的幸运之事,而她的幸运并非仅此而已。
因为张贵妃后来将周氏收为养女,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,既然周氏是张贵妃的养女,那她便是赵祯的养女,岂不是无法晋升为赵祯的妃子了?然而,事实正好相反。在当时,所谓的“养女”实际上是许多妃子用来固宠的一种手段。古代历朝历代都有进献美女以稳固皇帝宠爱的做法,例如汉朝的馆陶长公主刘嫖,就常常为汉景帝进献美女,而后来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,也是由姐姐平阳公主进献的。通过这种方式,皇帝不仅能够扩充后宫,甚至通过不断接纳美女来增强自己的政治权力。
展开剩余76%当然,历代宫廷都存在这种做法,但在宋仁宗时期,养女这一方式却愈加盛行。特别是在庆历七年(1047年),张贵妃与曹皇后展开激烈的宫斗时,张贵妃甚至将她所收养的养女一一送出宫外,以此来逼迫曹皇后也将她的养女送出宫外。这一事件充分表明了养女在当时后宫中的普遍性。实际上,张贵妃自己也是养女出身,因此她非常清楚收养养女的重要性,等她获得宠爱并高升后,便开始了收养养女的行为。周氏正是在张贵妃一系列操作下,被收养并进入赵祯的后宫。
周氏和张贵妃的年龄差距应该不大,但因为“养女”这一角色有其特殊意义,所以两者的年龄差距对养母与养女关系的影响并不大。周氏外貌出众、品貌俱佳,这也令她得到了张贵妃的青睐,并被收养为养女,封为安定郡君,随后又适时地被张贵妃献给赵祯。成为赵祯的妃子后,周贵妃先后为赵祯生下两个女儿:嘉祐四年,她生下了庆寿公主,晋升为美人;嘉祐五年,又生下了宝寿公主,晋升为婕妤。此后,周贵妃未再生育,直到赵祯去世,周氏在后宫地位也逐渐提升,最终被封为九嫔中的婉容。
赵祯去世后,周贵妃的地位依然有所变动。在庆寿公主出嫁时,周贵妃升为贤妃;随着宝寿公主出嫁,周贵妃再度升职,最终晋升为德妃、淑妃、贵妃等,直到宋徽宗时期,她在贵妃的身份下安详去世,享年93岁,历经五帝,长寿的背后也意味着她的经历充满传奇。
那么,问题来了:在古代寿命普遍较短的背景下,周贵妃为何能活到如此高龄呢?她的长寿,并非偶然,背后有着多重原因。以下几点是她长寿的主要原因:
首先,周贵妃本身具备长寿的基因。从赵祯这位皇帝来看,显然并未遗传长寿基因,因为从赵光义到赵祯,三位帝王都未能活过六十岁,平均寿命较短。但从周贵妃的子女来看,情况则有所不同。周贵妃生育的两个女儿,分别是庆寿公主和宝寿公主,二者的寿命在赵祯的众多子女中无疑格外突出,尤其是庆寿公主,她活到了86岁,足以让人感受到周贵妃和她的孩子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。尽管周贵妃未能为赵祯生下儿子,但她的两个女儿也已经证明了她的长寿基因的强大。
其次,周贵妃的生活极为规律且简朴。赵祯去世后,周贵妃的生活变得简单到极点,她住在后宫的一间简朴宫室里,每天只吃一顿饭,困了便休息,醒来便诵经。她的生活方式近乎清心寡欲,四十年如一日,外界的纷繁变化与她无关。生活的规律性和简朴,使她的身心保持了良好的状态,这也无疑是她长寿的原因之一。
最后,周贵妃的无欲无求也是她长寿的重要原因。在赵祯去世后,周贵妃并未陷入奢靡生活的诱惑中,而是彻底摒弃了宫廷的浮华,选择过着简单、静谧的生活。她的内心逐渐趋向平静与安宁,这种心境是她长寿的关键所在。尤其是在她得以离开宫廷后,开始过上与亲友往来的平凡生活,她的身心彻底放松,岁月的步伐也因此变得更加缓慢。
综上所述,周贵妃一生经历了宫廷的风风雨雨,但她的长寿并非偶然,而是天赋、生活方式和心境三者的共同作用。她的生命,在古代史上无疑是一个传奇,历五帝、寿终正寝,93年的岁月,如同她的一生,静谧而深远。
发布于:天津市郑州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